80000多家“散乱污”化工企业被依法关停!
据涂料采购网了解,近年来,环保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重点关注,部分企业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于环保问题的整改措施作出改善。2017年,被称为“史上最强”的环保督查风暴席卷全国,大批违法企业遭到查处、依法关停,仅一年时间年全国就依法关停化工企业达67万多家。2018年,环保依然是一个不可置否的话题。据涂料采购网不完全统计,2018年依法关停“散乱污”化工企业达80000多家。
江苏省自去年苏州市开展“散乱污”企业(作坊)专项整治以来,全市共依法关停、整治提升企业(作坊)25165家。其中,今年上半年完成关停、整治13753家,占年度计划的67.64%。其中,依法关停9240家,整治提升4513家。
苏州市相城区在2017年完成1863家整治的基础上,2018年全区计划再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5639家。截至目前,已完成4395家(其中依法关停3559家、整治提升836家),完成率达77.9%,到年底有望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近9000家。截止2018年底共关停企业达27000家,今后三年还将继续关停不达标、安全隐患大的化工企业1000余家。
2018年4月,东莞市制定实施了《东莞市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切实实行“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拐点”的系统防治方案,2018年7月广东省东莞市引发实施《东莞市“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形成整治攻势,截至2018年12月底,整治“散乱污”企业10760家,全市累计清理其中关停取缔8251家、整治改造2509家;截止18年年底东莞市淘汰1家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共关停“散乱污”化工企业22203家
山东省2018年依法关闭转产化工企业558家、停产整顿2109家,合计占全省化工生产企业的35.1%。今年上半年临沂关停取缔2915家“散乱污”企业。共累计排查“散乱污”企业8460家,完成整改5545家,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2915家。
据悉,京津冀三年内将再退出1000家制造企业。北京市8月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2020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再退出1000家左右一般制造业企业,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发现散乱污企业1449家,其中,要求关停取缔类857家,提升改造类591家,整合搬迁类1家。目前,已完成整治633家,完成率43.69%,其中,关停取缔类已完成495家,提升改造类完成138家。河北省整治“散乱污”企业10.8万家,雄安去年关停9000多家散乱污企业;上半年石家庄市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495家;截止年底已累计关停17000家,预计在未来还会退出1000家制造业,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天津市全市共有314个化工园区(集聚区),2018年确定关停277个园区,仅留下37个园区,并依法关停1653家化工企业。
以下为其他各省不完全统计依法关停化工企业: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以来,安徽省整治完成长江沿线4700多家“散乱污”企业。黄山市关停污染企业170多家。整体搬迁工业企业90多家。安庆排查整治“小散乱污”企业753家。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关停144家重污染企业,拟关停800家。杭州市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行动;到2020年,完成500家涉气“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任务。到2020年,每年力争淘汰整治“低小散”“脏乱差”企业(作坊)1000家以上。
陕西省按要求限期整改2931家,立案处罚792家,停产治理191家,查封扣押149家,关停取缔644家,市级挂牌督办7家。
截止2018年年底,山西省累计查处重点排污企业2124家,并依法取缔335家。
四川省依法取缔关停286家。
湖北省依法关停209家化工企业,并落实2020年底前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江西省长江周边1公里禁止新建重化工项目。
呼和浩特玉泉区严格落实中央环保部相关要求,强力推进“散乱污”企业清零整治工作,截至2019年1月10日,共取缔关停辖区71家“散乱污”企业,针对“散乱污”企业容易反弹等特点,从2018年10月15日起,玉泉区在辖区范围内集中开展“散乱污”企业再排查、再清理、再整治,对出现反弹的企业坚决依法取缔,对新出现的“散乱污”企业严厉打击,对整治不到位的企业严格按照“两断三清”彻底整治到位。
综上不完全统计,2018年依法关停企业共计80000多家,2017年环保风暴下依法关停67万多家,截止2018年年底,两年时间依法关停了70余万家企业,而环保依然是未来不可规避的问题,据悉,未来三年各地还将依法关停环保不达标、安全隐患大的企业3000余家。
日新月异,环保依然是重点关注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涂料采购网早在此前就分析过,2019年化工企业“退城入园”依然是环保发展主基调。目前很多化工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即便是“退城入园”,但是市场需求的低迷,已经让很多企业“无单可接”这才是未来化工企业面临的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