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追讨百万税款,环境违规企业无处藏身......
“经举报,目前已有89家违规企业被当地税务机关追缴税款,已追回税款超百万元,最终金额或将达上千万元......”,这样的执法金额估计没有给带来多大的冲击,但是执法团队的效率却是让我们长见识了,为何这么说?
大家可曾想到,不足十人的执法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足30岁,却能依靠大数据技术,锁定因环境违规不能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却违规退税的嫌疑企业一千多家。没错,下面我们给介绍的正是来自上海的NGO“上海青悦”。
这家来自上海的公益组织“上海青悦”(上海闵行区青悦环保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正是应用这种创新方式助力环保,增加了企业违反环境法律法规、污染环境的成本。
据悉,“上海青悦”使用大数据技术,交叉分析不同地区的环境行政处罚信息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名单,锁定违规退税的企业,并将这些企业的名单提供给税务机关,以追缴税款。而记者从当地税务机关了解到,在“上海青悦”的帮助下,仅某直辖市就追回了超过百万元税款。
通过追缴“真金白银”的税款,让污染企业切实体验"痛的感觉",体会到法律法规的严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别说跟您企业无关——政府部门落实联合惩戒
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财税[2015]78号”“财税[2015]73号”通知,“因违反税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警告或单次1万元以下罚款除外)的,自处罚决定下达的次月起36个月内,不得享受本通知规定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换句话说,企业如果单次被罚款超过1万元,就不能再享受前述税收优惠政策。而记者翻查资料,发现在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税务总局等31个部门联合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印发通知,对环境保护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再次明确前述不得享受相关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
“上海青悦”表示,部分企业申请退税时,在明知自己不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依然提出申请,但目前对这种虚假申请的违法行为并没有惩戒措施。因此,他们从2018年9月份开始分析了全国1.3019万户企业,其中发现疑似存在前述违规退税问题企业竟然多达1122户。这充分说明了许多企业未曾尽到自己的企业责任,反倒是想方设法钻空子,企图浑水摸鱼,直接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罪加一等!
专家建议完善体制机制设计
“上海青悦”向各地税务机关反馈后,目前已有12个地区完成了对相关企业的核查,共计对89家企业追缴税款。
北京市、重庆市、湖南省、吉林省、甘肃省、陕西省、贵州省和江西省税务局详细说明了疑似问题企业情况,并分类列出了每家企业的复核情况,如需追缴税款的企业名单。
宁波市、厦门市、深圳市税务局答复了相关企业的数量,未公开具体复核结果;浙江省税务局答复了已采取措施及后续改善计划,未对具体情况进行说明。
结合上述地区反馈情况,我们再来听听绿色金融领域专家,来自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志青是怎么说的?
对于追缴环境违规企业增值税退税问题,牵涉到全国各地方的环境、财政、金融等多个部门,在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往往比较滞后,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则可以解决信息不畅的问题,有助于弥补政府部门工作的不足。当前工作不能完全依靠社会组织,政府各部门要完善体制机制的设计,保障国家政策的执行。
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说,新的环境保护法2014年出台,对环保方面的社会参与机制有了要求,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都是符合当前国家治理的一个基本方向,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发挥其专业和技术优势。
笔者点评: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渐发展,传统抽检的方式或将得到更为高效的智能技术取代,与此同时,心存侥幸可以蒙混过关的企业,将会得到应有的严惩。有道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对于那些漠视环保法规,顶风作案的企业,做事前还是要摸摸良心,还是要对得起自己的一份企业责任,一份社会责任。与其拿着不光彩的违规退税,倒不如静下心来专心做好安全管理运营,建立绿色生产制度,把控产品质量,这样无论处于当下,还是未来,企业才会得到长足健康的发展!
大家可曾想到,不足十人的执法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足30岁,却能依靠大数据技术,锁定因环境违规不能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却违规退税的嫌疑企业一千多家。没错,下面我们给介绍的正是来自上海的NGO“上海青悦”。
这家来自上海的公益组织“上海青悦”(上海闵行区青悦环保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正是应用这种创新方式助力环保,增加了企业违反环境法律法规、污染环境的成本。
据悉,“上海青悦”使用大数据技术,交叉分析不同地区的环境行政处罚信息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名单,锁定违规退税的企业,并将这些企业的名单提供给税务机关,以追缴税款。而记者从当地税务机关了解到,在“上海青悦”的帮助下,仅某直辖市就追回了超过百万元税款。
通过追缴“真金白银”的税款,让污染企业切实体验"痛的感觉",体会到法律法规的严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别说跟您企业无关——政府部门落实联合惩戒
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财税[2015]78号”“财税[2015]73号”通知,“因违反税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警告或单次1万元以下罚款除外)的,自处罚决定下达的次月起36个月内,不得享受本通知规定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换句话说,企业如果单次被罚款超过1万元,就不能再享受前述税收优惠政策。而记者翻查资料,发现在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税务总局等31个部门联合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印发通知,对环境保护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再次明确前述不得享受相关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
“上海青悦”表示,部分企业申请退税时,在明知自己不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依然提出申请,但目前对这种虚假申请的违法行为并没有惩戒措施。因此,他们从2018年9月份开始分析了全国1.3019万户企业,其中发现疑似存在前述违规退税问题企业竟然多达1122户。这充分说明了许多企业未曾尽到自己的企业责任,反倒是想方设法钻空子,企图浑水摸鱼,直接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罪加一等!
专家建议完善体制机制设计
“上海青悦”向各地税务机关反馈后,目前已有12个地区完成了对相关企业的核查,共计对89家企业追缴税款。
北京市、重庆市、湖南省、吉林省、甘肃省、陕西省、贵州省和江西省税务局详细说明了疑似问题企业情况,并分类列出了每家企业的复核情况,如需追缴税款的企业名单。
宁波市、厦门市、深圳市税务局答复了相关企业的数量,未公开具体复核结果;浙江省税务局答复了已采取措施及后续改善计划,未对具体情况进行说明。
结合上述地区反馈情况,我们再来听听绿色金融领域专家,来自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志青是怎么说的?
对于追缴环境违规企业增值税退税问题,牵涉到全国各地方的环境、财政、金融等多个部门,在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往往比较滞后,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则可以解决信息不畅的问题,有助于弥补政府部门工作的不足。当前工作不能完全依靠社会组织,政府各部门要完善体制机制的设计,保障国家政策的执行。
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说,新的环境保护法2014年出台,对环保方面的社会参与机制有了要求,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都是符合当前国家治理的一个基本方向,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发挥其专业和技术优势。
笔者点评: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渐发展,传统抽检的方式或将得到更为高效的智能技术取代,与此同时,心存侥幸可以蒙混过关的企业,将会得到应有的严惩。有道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对于那些漠视环保法规,顶风作案的企业,做事前还是要摸摸良心,还是要对得起自己的一份企业责任,一份社会责任。与其拿着不光彩的违规退税,倒不如静下心来专心做好安全管理运营,建立绿色生产制度,把控产品质量,这样无论处于当下,还是未来,企业才会得到长足健康的发展!
下一篇:水性漆是否归属危废管理?
上一篇:低VOCs的水性工业漆真能代替传统溶剂型涂料?